欢迎您来到巴中文化旅游云,带您了解巴中、畅游巴中!

首页  >  资讯  >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整体提升工程探访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整体提升工程探访

文章摘要 施工作业中的铁血丹心广场。巴中日报记者 夏雨 摄搭架清洗牌坊粉刷园区建筑打造园区环境景观提升中的红军烈士陵园栽植景观树木 巴中日报记者 夏雨 摄“不忘鲜血洒王坪,何日归去得祭坟。革命传统勇为继,振兴中华慰英灵。”“当先驱者化成巍峨的山脉,最好的纪念就是永不风化的标语,当后来者缅怀...

施工作业中的铁血丹心广场。巴中日报记者 夏雨 摄

搭架清洗牌坊

粉刷园区建筑

打造园区环境景观

提升中的红军烈士陵园

栽植景观树木 巴中日报记者 夏雨 摄

“不忘鲜血洒王坪,何日归去得祭坟。革命传统勇为继,振兴中华慰英灵。”“当先驱者化成巍峨的山脉,最好的纪念就是永不风化的标语,当后来者缅怀那段悲壮的岁月,最好的学习就是汲取精神的力量。”

峥嵘岁月已逝,当又一个清明来临之时,记者一行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再次走进坐落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境内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追思那段感天动地、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缅怀那些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革命先烈,探访红军烈士陵园整体提升工程。

86年前,红军为牺牲的战友建起的一个“家”,历经岁月变迁,如今再次整体提升打造,只为用今天的荣光缅怀那段辉煌的红色历史

冬去春来,又到一年清明时。

连续四年,中央电视台播出清明特别节目,从缅怀先烈激励后人,从传承红色基因到培育家国情怀,从讲好红军故事到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无不将镜头聚焦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今年,受疫情影响、道路管制等因素影响,取消了在烈士陵园的公祭活动,但仍有不少党员干部、市民自发前往祭拜。

陵园背靠巍峨青山,前面流淌的是清澈蜿蜒的沙溪河,园内松柏苍翠,庄严肃穆,是1934年5月时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主持修建的,目的是为了纪念牺牲的红军烈士。

史料记载,一开始牺牲的烈士一人一棺埋葬,牺牲的人越来越多,棺木换成木板做成的匣子,然后匣子也没有了,只能用草席裹着,最后甚至连草席都没有了,只能挖大坑集体填埋……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曾有12万巴山儿女参加红军,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这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是全国安葬红军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不仅有流血牺牲的红军战士,还有120万可亲可敬的拥军群众。战场上,物资紧缺,一个战士每天只能吃一个土豆。然而,就是这宝贵的一个土豆,还是王坪村乃至更多的群众,从口粮中节约出来,穿越火线送到战场上的,有的群众饿死在半路上,土豆还好好地搂在怀里。

“一念永恒!86年前,红军烈士们为了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中国的梦想流血牺牲;如今,我们告慰先烈,不忘初心,为了共同的中国梦而奋斗,这就是传承红军精神的意义。”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元勋深情地说。

此后经年,来寻根亲人、来祭奠瞻仰、来寻找初心的人越来越多,陵园每年都要接待上百万人次。来的人越多,也逐渐超出了陵园的接待能力。纪念馆展陈内容单一,形式落后,无法满足各种年龄段、各个阶层日益增加的革命传统教育需求;没有接待大型团体游客的食宿酒店、没有可以培训的阵地……整体提升打造迫在眉睫。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政策和机遇相叠加。2017年,《四川省红色旅游“饮水思源”行动方案》将陵园纳入国家级AAAAA级景区创建中。

2019年10月16日,省委书记彭清华在调研我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专程前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调研,专题研究整体提升工作,要求把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及周边地区作为“一区三地”,即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红军烈士纪念地、党的初心使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和打造。

“要认真落实‘把烈士陵园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的指示要求,做好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整体提升工作。”2019年10月21日召开的四届市委第104次常委(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罗增斌对贯彻彭清华书记的重要指示提出要求。

“我任组长!”2019年11月11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收到的一份签件上,市委书记罗增斌郑重写下这四个字。

“要带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缅怀之情,注重品质、注重细节,高水平、高质量做好烈士陵园整体提升工作。”12月25日,在烈士陵园整体提升工作专题会议上,罗增斌要求。

“努力把项目建成精品工程。”质量如何、进度怎样,罗增斌十分关注。2020年3月25日,罗增斌深入实地察看建设进展情况,对道路、照明、排水系统、标志标牌、环境绿化、人居环境等一一提出要求。

从召开专题会议到实地调研,从听取工作汇报到实际解决问题,罗增斌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研究,一个细节一个细节推敲,力求把陵园的整体提升做成精品工程。

“按照市委具体安排部署,一项项抓好落实。”“已经明确的工作要立说立干、不等不拖。”2019年10月23日,市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巴调研重要指示精神时,市长何平强调。

“进一步加快征地拆迁工作,保障项目资金需求,强化统筹调度,积极稳妥推进镇广高速公路王坪至通江段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如何,何平特别关心,要求市级相关单位及通江县委、县政府要主动作为、担当尽责。

“把任务落实到人,把时限细化到天,倒排工期、狠抓推进、按期交账。”通江县委书记孙辉数次召开县委常委会、专题会、现场办公会,扎实推动陵园的整体提升工作。

市县分管领导任项目组长或负责人,驻扎一线督促进度、把关质量、解决问题,只为尽快建成,告慰长眠在此的革命先烈。

整体提升牺牲红军战士的“家”,把他们的“家”建成精品工程,从省委省政府到市委市政府,从通江县委到乡镇一线,再到每一个现场建设者,无不怀着一颗感恩崇敬的心。

86年后,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建成精品工程,确保经得起历史检验,只为用今天的付出告慰那些牺牲的革命先烈

定位一经确立,烈士陵园的整体提升工作就迅速拉开大幕。

“嘿着勒嘿着!嘿着勒嘿着……”早上7点,春寒料峭,工人们两人一组,抬着石头,有节奏地喊起号子。不远处,一匹匹马儿将袋袋砂石、水泥驼进陵园,一台台工程车来来往往,刚栽下的树苗重新抽出嫩芽……这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整体提升工程施工现场,从规划打造到实质性施工,不过半年时间。

“整体提升工程设计方案原是国家级AAAAA级景区创建方案,经过多次专家论证,耗时三个多月最终决定。”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副局长白复苏介绍,立即实施的是“11+1”个项目,“11”包括纪念馆陈列布展、地面防滑及排水系统、核心区照明工程等提升项目,“1”即陵园的后期运营和管理项目。

有了“施工图”,下一步就是进入紧张施工了。

2020年1月29日,核心园区道路等11个建设项目开工8个,此时,春节还没过完,疫情正在发生。

大疫当前要复工,困难着实不少。口罩、消毒液、分餐制等防疫问题千方百计都可解决,但因防疫需要,各路卡口重重,外地工人怎么来?砂石、苗木、灯管等各种材料如何尽快运到现场……都成了当务之急。

从去年10月底,通江县相继成立整体提升工作推进组、现场指挥部,实行分类实施、统筹推进。建立“问题限时解决”制度,一般性问题现场办公解决,重要问题列出明细清单,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限期3天内解决,全力全速推动项目建设。

资金有缺口,立即整合财政资金,从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和新增债券等渠道优先安排,保障项目建设投入。

缺建筑材料,指挥部派专人多方寻找,帮助企业现场办理复产手续,盯着材料生产、装车,定点送到施工现场。

为找到适合千秋大道两旁栽种的雪松等苗木,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吃在路边、住在车上,历时数天才在陕西渭南、蓝田等地找到货源。

绿化问题解决了,但紧缺的工人怎么招?办法总比困难多。动员各乡镇发布招工信息,帮忙办理健康证,并通过点对点的接送服务,解决了大部分人工缺口。春在镇村民杨福森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主动请缨,还动员10多个邻居,拎着被褥、拿着工具,扎进项目工地。

即将退休的老干部张乾金是纪念馆陈列布展提升项目文案工作组的负责人。为了挖掘收集更多的红军故事,他和同事再次钻进档案室,寻找漏掉的线索,一处处考察,一处处核实。

每个项目都有人亲自抓,每个困难都有人实地解决。

“纪念馆陈列布展是这次整体提升项目中最复杂的一项,我们邀请了国家级、省级专家在政治上把关,市县专家在史料文物上再发现再挖掘,力求增加感染力。”薛元勋说,“仅此项工作,方案前后修改了五六十次,熬过的通宵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

除了陈列布展难,园区信息化提升项目更难。“之前没有接触过陵园的信息化建设,不能好高骛远,既要经济适用,又要适应网上祭拜、数字博物馆、智慧旅游等新要求。”薛元勋介绍。

“为了找到适合陵园实际的提升方案,先后接洽数十家企业,最终邀请三家国内首屈一指的公司进行设计招标。”川陕革命根据地旧址(巴中)管理局局长张明道介绍。

为确保建成精品工程、廉洁工程,第一时间组建质量技术控制组,专职负责项目施工组织,制作项目鸟瞰图、平面设计图和分项施工作战图,倒排工期、正排工序,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开展建设质量监管;第一时间建立跟踪审计制度,对11个工程类项目进行过程审计;第一时间进驻专项督察组,开展常态化检查,定期通报推进情况。

“年底要全面完工,困难是多,但是我们最怕的是时间太少,不能把工作做好,不能给牺牲的革命先烈一个满意的交代。”建设者们快马加鞭、争分夺秒。

把牺牲红军战士的“家”建成精品工程,质量在决策者、建设者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

新时代,革命老区的建设者们接力前行,奋力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只为以今天的成就圆梦革命先烈的未竟事业

青山巍巍埋忠骨,白云依依映后人。

在整体提升工作中,像86年前拼尽一切、倾其所有支持红军一样,王坪村的村民一直保持着一颗淳朴的赤子之心:拆迁,我们无条件支持!缺工人,我们都可以上!

在他们的心中,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是当年的红军战士拿命换来的,无条件支持,就是要报答那份带血的恩情。

“王坪村从前贫穷落后,依靠脱贫攻坚政策扶持,通过红色旅游带动,村民从勉强吃饱饭到去年人均纯收入8000多元。”村主任王绪伦说,村民谈心会、纪检坝坝会等一系列活动,加深了干群关系,凝聚了民心,也让王坪村在关键时刻更加众志成城。

“小时候听父亲说,爷爷就是跟着红军走,再也没回来。父亲一直教育我们人穷志不能短,要像爷爷一样,吃得苦、能吃苦。”贫困户何光术说,陵园里的千秋大道石板是他参与抬和铺的,现在要把风化严重的换下来,他又主动参加到工程中,“我们的好日子是红军打下来的,我们一家人的穷帽子是好政策帮忙摘下来的,能为陵园建设添砖加瓦,我就是觉得有成就感。”

有成就感的不止何光术,村民殷华主动拿出自家泡制的活血化瘀药酒,送给工友们治淤伤;村民王绪郭得知自己住了一辈子的老屋要被拆迁时,虽有万般不舍,却只说了一句“怎么拆都可以,只要不离开王坪就行”……

党心连民心,齐力能断金。短短两个多月,移栽的树木已经开始在这个春天抽出新芽,核心园区道路主体已经完工,千秋大道的石梯已经开始铺装,处处呈现一派新气象。

变化的不止是陵园,千秋大道第一级阶梯旁,是村民王德胜开了快9年的“根据地”农家乐。这段时间,他时不时就要接到订餐的电话。

“不好意思,我们店正在提升改造,半个月左右才能开门营业。”靠着经营农家乐,王德胜一年能挣30多万元。他把儿女送出大山,进了大学,现在都有稳定工作。听说整体提升项目要关门改造,他第一个举手同意。

近年来,陵园的团体游客、研学旅游团、党政学习团越来越多,有时候一次就是五六百人,“我们农家乐最大接待能力就两百多人,趁着这次整体提升,我们也扩建一下规模,以后也能接一些大单。”

这个春天里,王德胜对挣更多钱有了期待。而在沙溪镇党委书记李天志看来,陵园的再一次整体提升工作,沙溪镇无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陵园的核心区主要在王坪村,这一次实施的项目,还将打造之前的大城寨村和苏坪村的散墓区,届时将与陵园核心区连成一片发展红色旅游,直接受益群众超过3500人。”李天志激动地说,通江人历来不会躺在革命先烈带来的荣誉上坐享其成,一旦有了机遇,他们便用勤劳的双手建设更美好的家园。

整体提升工程带来的希望还远不止此。站在陵园外的广场上,蜿蜒下山的公路未来将与巴万高速连通,从通江县城到陵园路程将由原来的一个多小时缩短至20余分钟,同时解决陵园景区单进单出的窘境,实现多进多出、快进慢游。

道路缩短空间距离,留住人还需要进一步丰富红色旅游业态。当前,正在改扩建的红军街除了环境更漂亮、规模更宏大外,正在引进酒店综合体,设计更多的红色旅游产品,带动更多老百姓联结到红色旅游产业链上。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所在地的村民都过上了美好生活,而这只是广袤的巴中大地上农村村民生产生活的一个缩影。

“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勤劳朴实、智慧勇敢的巴中人民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在建成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大道上,步履铿锵、坚定前行!

去年底,全市5个区县已经整体脱贫。如今,整个巴中大地就是一个项目建设的大工地,重大项目一个一个相继开工、相继建成,巴中恩阳机场通航、高铁畅通无阻、高速四通八达……

发扬伟大的红军精神,完成先烈的未竟遗愿,巴中儿女必将不负春光!(巴中日报记者 张大梁 陈浩 何欢 杨佳)

让红军精神在巴中大地代代相传

巴中日报评论员 由之

88年前,红四方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从通江两河口入川,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形成全国第二大苏区。86年前,为了纪念牺牲的红军战士,时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主持修建了红军烈士陵园,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最早的大型红军烈士陵园,也是全国唯一一处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

时值清明,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整体提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在这个春天里,我们以这种方式来祭奠那些长眠于此的英烈,也是一种独特而充满深情的仪式。

当年的红军,雄姿英发,纵横驰骋,血战沙场,彰显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留下了永远的红军精神。1989年,王坪烈士陵园纳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

整体提升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好红色资源,既是弘扬伟大红军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才能让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不断传承下去。

80多年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历经多次修缮、改建和扩建。2017年,《四川省红色旅游“饮水思源”行动方案》将陵园纳入国家级AAAAA级景区创建。2019年,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巴中调研时,专题研究陵园整体提升工作,明确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红军烈士纪念地、党的初心使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定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新时代,我们按照“一区三地”功能定位整体提升,除了更好地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之外,还旨在进一步讲好党的故事、讲好革命故事、讲好根据地故事、讲好英雄和烈士故事,旨在引导全社会形成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的良好风尚,旨在引导活在当下的我们不忘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发扬红色传统、保持革命精神,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干事创业,努力建成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同时,也向长眠在此的革命先烈报告,他们为之牺牲奋斗的巴中这片红色土地已经变了模样、换了人间。

由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尽心尽力、用心用情做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让红军精神在巴中大地代代相传。评论

上一篇:“山河无恙﹒秀美巴中”丨最美人间四月天 健康欢聚光雾山 下一篇:巴中又多一张国家级名片!晏阳初博物馆升级“国字号”

相关阅读